爱体育,爱体育官方网站,爱体育APP下载深秋时节,莘县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传递出强烈信号:教育发展正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10月31日,700余名校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着一个核心议题:在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主旋律的当下,县域教育如何实现深刻变革?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明确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各学段育人协同。”莘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凤华表示,“莘县坚持聚焦高考研究,打造名师团队,强化过程管理,在学科教研上发力的工作思路,让每个学段都有突破、每个环节都见实效。”
在徐庄中学的语文课上,教师讲授时间严格控制在20分钟内,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讨论、内化吸收。这种名为“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正成为莘县课堂改革的重要引擎。
“对分课堂不是简单的时间分割,而是教学逻辑的重构。”莘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光介绍,该模式实现了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目前,全县已成立中小学对分课堂联盟、差异化教学联盟,三所课改示范校影响力持续扩大,吸引了山西晋中、重庆彭水等地教育团队前来学习交流。
课堂改革的深度推进,带来了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教师们不再满足于知识传授,而是成为学习的引导者、课堂的设计者。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王瑞忠表示:“现在教师们普遍反映课堂活起来了,学生从提问起步,以思考沉淀,真正让知识入脑入心。”
今年以来,莘县教师培训覆盖超1万人次,但更令人欣喜的是教师成长模式的根本转变。“教研培一体化”机制让优质教师资源流动起来,通过“青蓝工程”、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多元化路径,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发挥辐射作用,每位名师每学期要开展全县性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莘县实验小学、新城高中等学校的15项课程案例获得省级奖项,展现出教师团队的专业实力。
更引人注目的是“小石榴读书”平台的兴起。这个发布师生作品779篇、65万字的平台,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动载体。一批爱思考、善写作的教师在这里脱颖而出,成为“根植莘县教育,服务师生成长”的名片。
今年9月,新学期伊始,全县一年级开展入学适应教育活动,对学生学习生活和习惯养成进行指导。这仅是莘县推进“五育并举”的一个缩影。
在教学视导中,莘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专项调研学校作业情况,推广分层作业、实践类作业。音体美课程课时得到刚性保障,劳动教育、科技教育等实践活动成为常态。艺术教育平台多层次搭建,从合唱大赛到书画比赛,学生们在艺术熏陶中全面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体质健康被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后,莘县各校建立“一生一档”体质健康档案,体育课不再是“软任务”。课后服务与体育训练全覆盖,校内运动会赛事丰富多彩,“我们正推行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的是终身运动者,着眼于孩子的未来,不只为应试。”徐凤华道出了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保障。莘县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校园食堂100%全覆盖,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护学岗制度、校园安全综合治理等机制常态化运行,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县城挤、乡村弱”的挑战,莘县计划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在35年内实现教育资源整合,通过教师走教制度缓解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破解教育教学难题,唯有实干为径;提升育人质量水平,唯有行动作答。”会议结束时,徐凤华的这句话道出了莘县教育人的共同心声。从课堂改革到教师成长,从“五育并举”到体系重构,莘县教育正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改革从来不是看到希望才去行动,而是行动了才有希望。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莘县教育人用脚步丈量理想,用实践诠释担当,正在走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中秋节” 巧制月饼 共话中秋志愿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