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体育,爱体育官方网站,爱体育APP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动态部门动态
10月25日,江门宣布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过去月余,江门全市上下沉着应对、科学处置、化被动为主动,将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深化为一场着眼于城乡环境大提质的爱国卫生运动。
经过连日奋斗,江门变得更干净、更整洁、更美丽。其间,无数普通人的身影汇聚成温暖而坚定的力量——银发长者主动请缨,返乡青年步履不停,快递小哥穿梭守护,海外乡亲共筑防线,康复患者现身说法,父子两代并肩作战……从社区到村落,从家庭到街头,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健康与安宁。
在台山市端芬镇海阳凤阳村,86岁的老党员梅燮沛鬓发虽白,脚步却不慢。他主动揽下村巷日常巡查,随身带着环保袋,看见空瓶罐就捡,发现沟渠堵了就上报。“我是党员,多走一步,大家就多一份安心。”他还当起“流动宣传员”,用乡音一遍遍叮嘱防蚊要点。日复一日的坚守,为凤阳村筑起了一道无形却坚实的防线。
在开平市三埠街道新兴社区,61岁的余伟良和他的“老伙计们”,是社区里人人脸熟的“银发护卫队”。他们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穿行在楼栋之间,“讲知识、提个醒”。“大家看到我们这些老面孔,更容易听劝。”余伟良笑着说。遇上有意见的居民,他们就多站一会儿、多聊几句,用真诚化解疑虑,当好社区排查隐患、沟通邻里的贴心帮手。
“这个假期,我把‘回家休息’变成了‘回家出力’——这才是我想要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说出这番话的,是鹤山市古劳镇连南村的返乡大学生冯炜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看到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在一线忙碌,他迅速加入清理积水、扫除垃圾、入户宣传的队伍,成为鹤山青年大学生突击队中的一员。600多名队员穿梭在街巷之间,重点排查水桶、废旧轮胎等蚊虫“老巢”,协助居民“翻盆倒罐”,以“清理+消杀”双重手段,筑起一道坚实的青春防线多名返乡青年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身份转换”:从“被服务者”变为“服务者”,从“返乡游子”化身“家乡卫士”。
“阿伯,我们来帮您看看有没有积水。”国庆中秋假期,这样的对话在恩平的社区和村落不断回响。一群身穿志愿服的年轻人敲开一户户家门,耐心讲解卫生知识。任务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部分居民起初对频繁清理积水不太理解。但是,志愿者们没有退缩,并用一次次耐心解释、一遍遍现场演示,最终赢得居民的信任与配合。“真正走进群众家里才发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做的比想象中要细致得多。”大二学生陈惠媛说。
“通知发出不到10分钟,名额就被一抢而空!”向绍彬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彭乾坤感慨道。他带领15名骑手紧急支援蓬江区环市街道石冲社区清理楼顶淤泥。从一楼到六楼,汗水浸透衣背,大家却毫无怨言,深受感动的彭乾坤则自掏腰包为队员购置新工衣。这份“清理战报”在工作群传开后,后续服务队的每次招募都实现“10分钟报满”。
“听说村里要开展环境整治,我立刻报了名!”今年中秋节前夕,71岁的海外华侨黄伟志风尘仆仆回到台山市白沙镇西村村。他没有享受悠闲假期,而是拿起铁锹加入“两清一灭”爱国卫生大行动。“虽然人在海外,但根永远在这里。能亲手让村子变美,心里特别踏实!”更令人动容的是,黄伟志表示返回美国后,将继续联络海外乡亲,为家乡建设汇聚侨力。
“生病那段时间太折磨了!大家一定要听劝,做好防蚊措施!”在鹤山市雅瑶镇石湖社区,康复后的芬姨(化名)主动走街串巷,成了最接地气的防蚊宣传员。她的劝说之所以有力,源于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当时想着就出门买个菜,几步路哪需要防蚊?”一次不注意,让芬姨在9月中旬被蚊子叮咬后不幸中招。“全身关节痛,持续发冷,穿再多衣服也没用……”她甚至向邻里展示了其病后初期手指的浮肿情况,用铁的事实提醒邻里防蚊灭蚊。
“爸,这个容器底下全是蚊虫卵,得重点清理!”“好!清理完记得把容器倒扣过来……”国庆中秋假期的台山市都斛镇金星农场,时常回荡着关庆侠、关梓彦父子默契的对话。作为农场负责人,关庆侠每逢节假日都要坚守岗位,而这次,他身边多了一位最得力的“助手”——16岁的关梓彦。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这位道出朴实心愿:“担当不仅要在岗位上践行,更要在生活中传承。我希望他能亲身体会‘为大家’的意义。”
在江海区礼乐街道,台风过后的积水洼地旁,7岁半的陈梓晴握着一把比她还高的扫把,踮着脚尖,一点点将积水扫向排水沟。原来,她在学校上过爱国卫生知识课,知道积水会孳生蚊虫。看到外婆家瓜棚的积水后,她不打招呼,自己就扛着扫把去清理,裤脚湿了也毫不在意。孩子的劲头感染了全家人,其舅舅、舅妈、外婆和闻讯而来的志愿者一齐动手,共同清理积水,合力守护健康家园。